views

无问西东

今天再度重温该片,这是一部纪念清华大学百年的电影,网络上褒贬不一,但我个人认为不管导演曾经是怎样的人,仅这部作品确实是一部非常非常优秀的、值得一看的电影。

虽然,影片从头到尾都围绕清华传承为主线展开,但是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清华的百年,而是中国高校发展的百年、知识分子代代传承的百年和社会发展的百年,从经济的变革发展到知识文化的传承发展,而最终体现到人和整个社会的价值观的变化以及发生的各种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整个片子最终立意是通过各种各种的时空交错交叉的事件、片段的展现和对比,发出对求索初心、探寻本真、唤醒社会的真善美的强烈呼喊。

人从生下来就不断面临选择,成长的过程一直都是选择的过程,而在面对生死存亡、利益攸关的情况时,我们是如何选择,是舍己为人还是损人利己,其实都不是。任何情况下,人都会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而这个选择是生或死、取或舍都是由自己的价值观决定的。

在战争年代王力宏饰演的世家子弟沈光耀参加抗战牺牲了,他认为自己的牺牲有价值,影片中的他是无畏的、坦然的、遵从本心的,从一个世家子弟来说(将门之后“三代五将”),心境必然与其他人不同,所以他的无畏坦然是纯粹的,没有杂念的,这也和其家庭传承有必然联系,也说明价值观的传承比经济的传承更重要。其母亲经典台词就是让他活出自己就够了:“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而他确实是是活出了自己,并不是母亲希望的那个样子,当然,他并不是去追求人生的幻光,而是为了理想和价值,他看到了在那个年代,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全民团结一致对外,否则,中华民族真的就变成“幻光”了。因为他的家庭传承和价值观的传承促成了心中根深蒂固的个人价值观,并不是他不知道享受人生乐趣,而是在看到水深火热的中华民族、战乱中受苦的百姓时他的本心让他产生和做出了一个捍卫民族、保卫国家的渴求和选择,是为遵从本心。“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而现实社会中,沈光耀这种人可能会被认为是“傻”,但是这种“傻”的人却真的有,但却真的是太缺少。片中还有一个比较纯粹的人就是黄晓明饰演的陈鹏,他对王敏佳(章子怡饰)的真爱,自始至终默默付出,不曾改变,只是因为核物理研究工作(他对国家核物理研究工作也是做出牺牲了,但要论真心,绝对是他对王敏佳的爱是第一位的,如果当时他知道王敏佳又被“运动”危及,那是肯定会放下一切回去救她),当年那条件,因为身体原因,可能也看不到两人的结果。而且多灾多难的王敏佳在被“运动”批斗了一次后,在陈鹏不在的时候又遇到了一次“运动”,自此又流离失所,踏上寻找陈鹏的道路,可能可能可能两人真的就这么没缘分.......人生很无奈啊。

但现实生活中这种纯粹是不多见的,更多的是有挣扎有矛盾的。比如李想为了获得支援边疆(当时是好事儿)的名额,选择了袖手旁观与正在被批斗的原来他一直喜欢着的王敏佳划清界限,后来因为内心愧疚,为救治病人而付出生命(但其实真正生活中只要多救几个人就够了,不一定要付出生命的,老是付出生命,那好人就要越来越少了。所以现在很多学习榜样都要到人过劳死了才来大肆宣传学习,这样价值观宣传本身就不对,不但被明眼人骂,还会害了真“傻”的,这么搞,肯定会让人心里失望,反过来影响社会,让更多的人选择明哲保身、置身事外,比如重庆公交坠江。当然我们应该尊敬这些默默付出的人,做个尽职敬业、认真负责的人,对这些人还应该得到国家的荣誉,并对家属和后代有个补偿和交代,而不是流于形式的让每个人去学习他“过劳死”)。片头和片尾张震饰演的张果果,在面对职场的尔虞我诈,纠结过,走偏过,最终又遵从本心,帮助了陌生的四胞胎贫困户。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少前人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换来的,有知识的、文化的、经济的,然而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却越来越淡忘,因为他们不曾真切感受到过,因为现在的教育太流于形式,因为现在教育之人很多自己也迷失了,因为社会意识社会价值观逐渐也迷失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然而上层建筑必须符合经济基础及其发展的需要,否则就不能长期存在下去。因此,当演员光补交的税款都有8亿元,当网红、嫩模成为最吸金商业模式,当打着合法旗号的金融骗子泛滥(很多合法企业照样是骗钱,手段更高明而已,就比如:有些金融企业,打个电话到一些需要投资的小企业,告诉他们可以帮小企业融资,但是要带着自己的资料和ppt参加投资人对接会,还要有路演,这个套路已经用烂了,反正到最后你会发现付出了路费、酒店费.....什么钱都没融到,恍然大悟为时已晚,因为他们的行为全部合法,你告都没地方告),当屠呦呦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未获院士、研究工作没有发表过“SCI”论文获得诺贝尔奖的“三无”科学家(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我们不得不反思,是不是应该改一改了。这一改就是要革了好多人的命、动了很多人的蛋糕的,难啊......还有就是现在的改革执行者和监督者很多都是利益既得者,在执行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应付流于形式的现象,再者社会评价体系和标准不变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因为贫富差距造成逐利和浮躁,通俗点:有些人来钱太快又特能炫,逐渐影响社会整体价值取向,导致没钱的也纷纷效仿,认为不追上就是落后了,那怎么才能追上,哪个来钱快干那个,所以就沦陷了,当然也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富豪和破产的有钱人(很多人搞企业融了好多钱,一旦破产其实早已把钱洗成个人资产了,投资人的血汗钱也没了,中国人多,骗完一轮又一轮...)。

即便如此,中国人还是一贯以来都很重视教育,而且越来越重视,有些一线城市,光读个幼儿园都要几十万一年(我的个乖乖),后面的教育成本真是无法想象(中国人人傻钱多)。这种现象首先是资源稀缺造成的,因为确实好的学校少,没得选;第二,攀比,当然不是所有家长都这样,但攀比是普遍存在的,比小孩教育、成绩、各方面能力,然后就拼命送进好的学校;第三,精英教育的萌芽,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钱人的眼界开阔了,思想也会发生一定转变,想想自己就这样了,也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够无忧无虑做个优秀的接班人。但是家长们始终没有意识到家庭对下一代的影响才是起决定作用的,你自己都没做好,很难让下一代做的更好(聪明悟性高有大智慧的例外,有些家长确实不怎么样,小孩很优秀的也有,但至少小孩肯定从小就种下了善良的种子)。就想想像沈光耀这样优秀的人又是其家族多少代人的积累(所以说世家和一般的富家、富豪可能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这不是比富、比学校有用的,这个需要一个人骨子里存在的东西,是时时刻刻、耳濡目染、深入骨髓的。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放第一位,是因为人的价值观从小就有,而不断完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建立在价值观之上的,而优秀价值观不仅仅是读个几十万的幼儿园、送进什么贵族学校能够形成的,和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所以教育下一代还是得先做好自己。

写了一大堆,也不知道想表达什么,算了,诸位不喜勿喷。

今天这篇文章收到百度不收录通知,原因是文章质量不好......惭愧,不过我突然感觉最后一段说的有点偏离本意,所以补充一下:历史上不乏寒门贵子,并不是说要培养一个优秀的人需要多么多么牛逼的世家传承,但是最起码的优秀品质还是应该要有的,我想这并不需要什么世家背景,也许有资源和没资源在起跑线上输了很多,如果后期两者同样努力,那差距也可能被拉大,但是这个“差距”从来都不应该成为评价一个人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优秀品质、品德才是根本,因为从小有了感恩、善良、勤奋的心,才会有对父母的感恩、对他人的理解和体谅、对未来的憧憬、对把握人生的付出和努力,也许我们有贫富,但不要自此就给自己贴上贵贱的标签,因为也许我们有很多缺点,也不可能人人都如沈光耀,但如果我们都有一颗善良的真心,就会知道怎样去做好自己。

http://cine.findelephant.com/video/?12-4-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Captcha Code